查看原文
其他

普通青年的生活哲学

劉知趣 知趣同学 2023-10-26
(图/《奇迹笨小孩》)

1990年,彩色电视机在中国的家庭里刚刚开始普及,一部叫做《渴望》的国产影视剧在那个冬天登上了央视,并瞬间引起了全民的热议,人们与剧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深深地共情,从此,“好人一生平安”成为了中国家庭一个朴素的愿望。

如今时过境迁,或许是在全球化的进程里,日益流行起来的“精英与逆袭”,让人们对“普通叙事”再也提不起兴致;又或许是因为我们时常遭受到失望和挫折的打击,因此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。

于是像传统的“坚韧、努力、做个本分的好人”这样柔软发心的价值观,似乎已经鲜少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语境里。

当观念在极速的进步,现实却又极度的蜷缩时,人们开始感到孤独、焦虑、空心化。

这让我想起了梭罗在《瓦尔登湖》里说过的一段话:

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,那他一定是活在遥远的地方了。
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,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,是只能轻手轻脚,才得以保存的。
然而,人与人之间,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。 人们关心的,并不是真正应该敬重的东西,只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。

但当我们为开山凿路的华为而欢呼,为网红警犬“巴顿”的成长而流泪,为落坡岭百姓为受困乘客倾尽所有而感动,这无一不折射出人们对努力、坚韧、本分这样的美好品格,始终心怀认同。

或许正是因为世界并不美好,所以美好才真的存在,也才显得弥足珍贵。

不可否认的是,在一个全球状况都不算太好的时代里,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。然而在一个充满风险和未知的社会里,其实我们更需要拥有一套稳定的自我价值观体系,否则很难在一个资源支持十分有限的客观条件中去获得人生的快乐。

那些刻意迎合情绪的言论,抱怨、愤怒、破罐子破摔等消极抵抗,在流量的狂欢之外,或许也只能够缓解我们片刻的疼痛,却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。

人生终究是无法向外求的,生活如同一片风浪横行的大海,生命是行在其上的一艘小船,寄希望于大海的风平浪静,注定是荒唐的。 

我一直固执地认为,普通人的人生应该是大道至简。就像曾公说过的那样: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”

世间那些看起来最笨拙的东西,往往能够胜过那些最巧妙的东西。就像人生中那些真正受用的可能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土、很笨、很不知变通的坚守,比如坚韧、本分、专注、努力……是这些在物质以外,支撑起了普通人丰盈且安宁的一生。

|01 逆境中的坚韧
步入社会后重读《基督山伯爵》,与学生时代的感悟总是有所不同,同一个复仇故事,年少时的眼里满是埃德蒙复仇时的江湖快意与酣畅淋漓,中年时则不禁感叹世事无常,同情命运对埃德蒙的毫不留情。
这个清贫且天真的水手,原本前途无量,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成为船长,娶那个美丽善良的卡塔卢尼亚姑娘。然而,婚宴上宪兵队长的第一下敲门声,如同敲响了他生命的丧钟,所有的幸福在触手可得之际,又刹那间戛然而止。
身陷黑暗地牢后,他曾日夜向上帝虔诚祈祷诉说冤屈,却也没有等到检察长的良心发现,也没有等到典狱长的大发慈悲,直到法里亚神甫的出现,这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给埃德蒙带来了勇气和希望,最终他忍耐、坚定且平静地走上了复仇之路。

故事似乎无时不刻地在提醒我们,生活是不可靠的,人生总会遇到各种令人措手不及的改变,而寄希望于外界的力量也不靠谱,无论我们是否情愿,最终都只能靠自己挺过去。

就像这些年里,很多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台,如今一直在走下坡路,很多地方台已经入不敷出,薪资发放都成问题,这时当上有老下有小、柴米油盐这样具体的问题摆在普通人的面前,不迎难而上寻找新的出路又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?

坚韧,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生存的一种能力。当我们在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和大量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焦虑时,如果足够的坚韧,就能够维持一个好的状态,不被压垮。
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的安迪,他最终能够重获自由,除了不可置否的才华之外,我想还有他那么多年里周复一周坚持不懈的申请信、用那“600年也挖不出隧道”的石斧日日不懈挖出的隧道、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的下水管道、边吐边匍匐爬过的500米恶臭下水道……这一切无不是在诠释着“坚韧”的意义。

很多人会错误地把“坚韧”理解成“死扛”,又或者是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这样的“大道理”,但其实不是,坚韧是人在困境中的一种自我修复。

当我们身处困境时,它让我们快速恢复到一个正确的心智和认知,重新找回从前那种积极、向上的状态,继而整合资源主动出击,向内重拾信念,向外寻求社会支持,是一股难能可贵的韧劲儿。
|02 寻常日子中的本分

在一个复杂的人生和时代洪流中,普通人想要平稳地度过这难以顺遂的一生,我觉得是要坚守“本分”。

“本分”这个词包含着世间最朴素的道理:做自己该做的事,尽自己应尽的义务,既不无所作为,也不胡作非为。

电视剧《人世间》里的周秉昆和郑娟就是本本分分地过了一辈子,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可能都跟秉昆一样平淡。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普通的那个,哥哥周秉义当上了干部,姐姐周蓉也成了大学教授,只有他留守在了家里,一生全是苦难,从来没有过逆风翻盘。

因为是家里“最没出息”的那个孩子,于是总被父母忽视,也总想做出点成绩让父母看看,奈何却始终也没有成功过。

当父亲带着一家人给邻居拜年,无意间炫耀哥哥周秉义和姐姐周蓉的成功时,他和郑娟两口子就像透明人一般的存在。

但周秉昆和郑娟这一生都很“本分”,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日子过好,遇到一个麻烦解决一个麻烦,守住自己所爱的人,不离不弃。

这个过程没有绚丽的理想荣光绽放,只有普通人润物细无声的日常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容易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扰乱心智,手上做着一件事,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,还觉得自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,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的烦恼和辛苦。‍‍

正如《观普贤行法经》有云: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

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,但在选择完之后,就应该恪守本分,踏踏实实的做好分内之事,是一个老师,就好好地教书育人;是一个花匠,就好好地施肥浇水;选择了为人夫父、为人妻母,就应该尽职尽责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在《人世间》的大结局里,周秉昆和郑娟走在林荫小道上,秉昆对郑娟说:“我求你件事呗,下辈子咱们还在一起。”郑娟嗔怪他“想得美”,秉昆满足地说“想想都美”。

这画面是真的深入人心,他们演绎了普通人平凡却又美好的一生,诠释了《围炉夜话》里的那句话:“本分人,即是快活人。”

|03 专注难而正确的事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王阳明讲的“知行合一”之所以备受推崇,是因为真的受用。

懒惰、趋利、纠结都是人的本性,我们总觉得好像还是需要再准备一下,好像还有更好的选择……事实上,普通人既没有很多的选择,也没办法把准备真的做到万全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其实现在想坚持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并不容易,所以能做到格外的难得。因为有太多能够抢走我们注意力的东西,我们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够获得多巴胺式的快乐,导致那件最有意义的事情反复被搁置。

就拿我自己来说,我自认为还是个比较自律、靠谱的人(上学上班赴约几乎从不迟到,答应别人的事情印象中也很少食言),但每周例行写的这篇公众号我也会反复拖,拖到实在快要违背诺言的时候才打开电脑,但你以为我打开电脑了就会立马开始写了吗?

不,我放不下手机。一会儿拿起来看几分钟资讯、一会儿再拿起来刷几分钟视频、过一会儿说不定还要去群里吃一个瓜……结果一两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,文章一段都没写完。

人就是在这种虚幻的愉悦感中,时间和精力一点点被悄无声息地蚕食掉了,然后逐渐失去行动力和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
尼尔·波兹曼在《娱乐至死》中说:

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,在于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,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又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。

这种多巴胺式的娱乐成瘾,除了说在日复一日的消磨里,人变得愈发的懒散消沉之外,它也在无形中瓦解着我们的意志,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,扭曲了我们的三观,加剧了人的负面情绪。

而那种深刻的、高级的内啡肽式快乐,比如读书、写作、健身、学一门技能,这样正确的事情,是需要自驱力、智慧、勇气和能力的。

很多时候,我们不敢和不想去做正确的事情,其实就是害怕付出,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投入到战斗,害怕自己的智慧不够,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当,所以就退缩了。反而用另一种现象来解释和安慰自己,以显示自己并没有因为无所事事而虚度时光。

但是人生越往后,遇到的问题会只多不少。真的只有手里的牌多一些,比如有钱、有能力,这样做选择的时候主动权才会大一些。

压力是公平的,真正在入世过活的人,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。永远都应该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应对压力源,拖延和迂回只会让压力越来越大。

不要颠倒梦想的顺序,动手去做具体的事,少想,多做。早晚你会知道,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,你所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的认知模式所创造出来的镜像。

没有谁能够预测未来到底会做什么,大家都是边走边看,就像我大学毕业去医院做了护士,后来又误打误撞进了大厂做市场品牌,现在我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,那未来我会去做什么职业呢?我不知道,但也不重要。

因为至少现在的写作,让我重新学会了思考,我看待周围的事物比之前平和得多,把我从那种无所事事的焦虑中拽了出来,这就是正确且有意义的。

​​
|04 不辜负活着本身

人总是迫切地渴望得到幸福,或许是因为我们在苦难中生活了太长的时间。

在去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曾一度真正放下了”努力奋斗“的执念,抱着一种”吃不饱也饿不死“的状态,在“温水煮青蛙”的状态中沉沦,但后来发现生活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,我甚至开始怀念之前那种“有事做”、“拼命争第一”的状态。

我们以为自己在对抗世界,然而世界并没有在乎过我们,我们能够对抗的只有自己。今天要不要好好读一本书,要不要奖励自己一块美味的蛋糕,只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情,影响不了世界。

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,我选择了重新“跑起来”,去考研、去读书、去写作。‍‍‍‍‍‍‍

很多人可能会说,努力也不会有结果的,这些都没有意义。是啊,高中学过的等比数列后来再也没有用到过,大学学会了打排球后来也再也没有上场过,北漂了十年说不定最后还是得回老家……

但这些经历真的就没有在你的生命中留下过印记吗?隐而不现和完全没有存在过,是两种不同的概念。

努力生活就是这么一回事,他不一定持续地在你的人生中发挥作用,让你直接看到那个收获的结果,但却丰盈了你的一生。

在《西西弗神话》中,西西弗因为触怒众神,被处于可怕的惩罚,永不休止地把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。到了山顶,石头又因为自身的重力,而滚落到山底。努力成为了看不到希望的徒劳,想想都觉得可怕。

但加缪却说,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快乐的。

正是这种不断向上追求的苦意,这个不断被打破又不断被重塑的过程,让一个人的心灵充实,让活着本身不被辜负,变得有意义。

普通人的生活哲学是朴素的:不过就是在逆境中坚韧、在寻常日子中本分、做难而正确的事、不辜负活着本身,从而一生丰盈且安宁。

·END·
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,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「知趣同学」的文章,可以把公众号进行星标,星标的方法为:点击上方「知趣同学」的名字 - 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- 设为星标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